2019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已正式印发。2019年5月23日,新华社全文发布。5月27日,新闻办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新华社发布的全文以及发布会实录,木木的前两篇文章已经录入。关于这个事情,木木对三点格外关注,一是“多规合一”,二是“规划不准朝令夕改”,三是时间表。
多规合一方面,自然资源部官网于2019年4月17日发布《关于推进建设用地审批和城乡规划许可“多审合一”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第二、三、四、五、六条是“多审合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合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统筹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优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推进多验合一、多测合一。
根据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在发布会上的介绍,“多规合一的“多规”,指的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的审批)、城市规划(规划许可的审批),两个规划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多规合一”的体系。职能统一转到自然资源部,一个部门来管理。”
木木注:可以说,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本身就与“多规合一”密切相关。
赵龙在发布会上说“自然资源部也已经起草了一个通知,这个通知名字最后还要进一步确定,基本上叫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用地和规划许可的叫“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木木注:这个通知,大概率就是上文提到的《关于推进建设用地审批和城乡规划许可“多审合一”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根据赵龙发言,多规合一还有这三项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上)、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划拨决定书(土地上),土地出让合同,这三个事项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用地批准书和划拨决定书合并,变成一个事项。同时,对于项目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也可以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把它适当进行合并。”
《意见》第十五条: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多规合一”为基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优化现行建设项目用地(海)预审、规划选址以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能和监管服务水平。
“规划不准朝令夕改”方面,就中国日报社记者“我想问一下过去我们在民间有很多关于政府规划的看法,有的人说“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还有人说“政府一换届,规划也就跟着换届了”。我想问一下我们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怎么样解决规划落地困难和朝令夕改这两个问题”的提问,
赵龙回答“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确实存在,因为我也在地方做过副市长,也确实看到,在规划的调整过程中不能说随意,程序上是比较简单的,确实造成你说的经常出现换一届党委政府可能就修改一次规划的现象,甚至也出现过这一届政府提出要往东边发展,下一届政府可能要提出往西边发展,把规划的落实搞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
《意见》第十一条:规划一经批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防止出现换一届党委和政府改一次规划。下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服从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实施,不得违反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坚持“多规合一”,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有关技术标准应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因国家重大战略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或行政区划调整等确需修改规划的,须先经规划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进行修改。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最后,根据新华社发布的全文,《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主要目标(也就是时间轴)是:
到2020年,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初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到2025年,健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