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烟台中 全部实现"班班通"资源"蝶变"

胶东在线综合  2015-09-13 00:18

[摘要] 目前,我市12个县市区为义务 段学生配发了免费学生装,10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 均衡发展县验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年底 县市区都有望通过 部验收。

多年来,烟台市委、 不断加大 投入,改善中 是农村 办学条件,促进 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了中 布局调整、校舍安全、“两热一暖一厕”(热水、热饭、取暖、改厕)、校车服务、免费校服等系列工程, 是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将标准化 建设列为 为民服务实事。

目前,我市12个县市区为义务 段学生配发了免费学生装,10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 均衡发展县验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年底 县市区都有望通过 部验收。我市 信息化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班班通”工程,被 部列为8个 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被省 厅列为省 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同时,建立健全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救助体系,每年发放资助资金近2亿元,惠及学生10万多人,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失学。 均衡发展,越来越多地惠及到全市广大师生。

小平房摇身变成省标准化

如果按照“百度地图”搜寻,芝罘区军民 还被定位在1966年建成的一排小平房校园。然而,实地到访才发现,在离“小平房”不到100米的距离外,一座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按照省标准化建设的新校园已经拔地而起。

“新校舍是2013年10月动工,去年9月份投入使用,全部按照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建设,校园规划、建筑用地、 、办公和生活用房基本达标。”谈到新校舍的建设,军民 校长山其红感慨颇多,“以前的 都是平房,每个年级只能容纳一个班级,而且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活动场所,新校舍建成后,我们配备了微机室、书法室、陶艺室、美术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十多个专业课堂,可充分满足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山其红说,目前 的操场正在建设中,跑道材质为塑胶,可以满足雨后使用,操场计划安装乒乓球台、单杠、平梯、肋木等体育器械满足 需求。此外, 还争取17万资金进行校园绿化,目前已绿化面积970平方米,按现有人数生均3.5平方米。

相比起旧校舍教室里尘土、粉末飞扬的场景,如今的新 楼显得格外明亮。新军民 40万为每个普通教室配备了二代班班通设施,具有电子黑板、电子白板、大小屏互动、课堂录播等六大功能。专用教室建设坚持高质量,器材配备齐全,注重各室文化建设,规范各室使用管理。

80%农村 告别“土炉子”

军民 的“蝶变”只是我市 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烟台着力推进 重点工程,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促进 公平发展。2014年将农村义务 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列入 为民服务实事,建设校舍,改造旱厕,建设食堂,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近年实施的 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全市实现为中 生免费热水热饭服务,80%的农村 告别了“土炉子”取暖方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今年,将继续全面推进义务 标准化建设工程,争取到年底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90%。继续对县市区标准化 建设进行评估验收,督促县市区做好标准化 建设工作。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即全面改善义务 薄弱 基本办学条件,提升农村 和薄弱 办学条件。启动特殊 提升工程,按照我市特殊 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动特殊 标准化建设。

均衡 资源,500余教师轮岗

除了校舍建设等硬件配备外,全市在教师资源等方面也不断进行均衡调配,让更多的孩子享受 资源。去年共补充教师1031名,有71.5%的新补充教师充实到农村 ,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完善县域内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年内全市共有500余名教师参加了轮岗交流工作;开展薄弱县支教工作,选派10名短缺学科教师支援长岛偏远海岛。

市 局始终把 安全工作放在 位。加强校车运营管理,扩大 食堂大宗物品集中定点采购范围,继续加大教师队伍补充力度,重点向农村和偏远 倾斜。2014年,烟台被 部列为第二批 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8个试验区之一,年底又被批准为山东省 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市,2015年将把 信息化作为扩大 资源覆盖面的重要手段。在2014年全市有12个县市区为义务 段学生提供免费校服的基础上,继续做好2015年义务 段学生免费统一着装工作。

扩充

烟台市 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 厅《关于公布 批山东省 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鲁教信字〔2014〕5号),我市被列为山东省 批 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单位。为贯彻落实省 厅关于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好 信息化试点工作,积极探索 信息化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全面推动我市 信息化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 城域网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 城域网,建设开通IPV6网络,扩充互联网出口。在全市现有4.1G互联网出口基础上,扩充中国 科研网出口,增加中国移动出口,提升访问烟台 网的速度,2015年互联网出口扩容到7G,制定IPV6网络建设规划,2016年互联网出口扩容到10G,开通试运行IPV6网络。 骨干网络实现与六区1G裸光纤互连,与七个县市采用1G数据电路互连,与长岛采用200M数据电路互连;六区实现1G裸光纤与 直连,其它县市采用1G裸光纤与城区 、乡镇 初中互连,乡镇 初中100M裸光纤与乡镇 互连,适时根据需要将 城域网骨干升级到10G。

进一步加快无线网络建设,逐步实现 城域网内部无线网络覆盖。县市区网络 统一管理、认证区域内 无线网络中的AP,实现移动终端在任一 通过AP接入城域网,确保移动办公、移动 、移动教研的开展。2015年六区启动无线网络建设,2016年基本完成无线骨干网络建设,其他县市启动无线网络建设。

不断强化市、县两级 云数据 建设。按照“烟台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做好市、县两级数据 升级规划、建设。 做好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支撑,县市区 加强区域特色应用系统建设,为 提供数字校园服务平台、网站群、特色网站托管、空间免费租用等服务,逐步淘汰校级网络 。推广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完善县市区数据 容灾、备份功能,保障数据安全。2015年全面完成市级数据 升级改造任务,2016年各县市区完成 云数据 建设。

(二)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全市统一规划,逐步推进。2015年,启动“烟台市数字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建成 批数字校园示范校30所。县市区要科学制定推进计划,加强建设经验和成果推广,促进区域整体推进,逐步实现 、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全面数字化。

加快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按照《烟台市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方案》,到2016年70%的 以上 完成多媒体录播教室建设任务。总结和推广建设与应用经验,开展 应用专项课题研究,举办多媒体录播教室应用培训,推动 利用多媒体录播教室开展远程视频研训、 资源建设、视频会议、微格 、微课程制作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城乡 均衡发展。

加强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建设。在数字化地理教室建设的基础上,配备多学科设备、软件,开展地理、生物、历史、数学等学科 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开展 观摩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到2016年70%的 基本完成数字化多功能教室建设任务。

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利用物联网、3D打印、数字传感器等新技术,创设智慧学习环境,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 活动及应用培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技能。2015年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逐步推广3D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为学生创新设计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和优良的数字化环境。

加强“班班通”配备与管理,依据电子产品换代快的特征,县市区要全面考虑区域内设备配备统一性,主推电视一体机建设模式,推进“班班通”常态化应用,提高信息技术 应用水平。开展“电子书包”等 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按照要求,及时补充、更新微机,确保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学生上课人手一机。

建设数字化心理咨询辅导室。根据《山东省中 心理咨询辅导室建设解决方案》, 结合本校心理健康 的需要和实际条件,逐步建成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心理咨询辅导室,通过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心理测评和反馈训练及心理治疗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 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建设数字校园电视台(可与多媒体录播教室并建)、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数字阅览室、气象监测站等,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按照省 厅要求,落实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用3到5年的时间,逐步形成覆盖全市中 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课资源库。要以信息技术 应用为重点,组织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展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创新课堂 模式和方法。要根据活动要求,搭建市级“优课”软硬件平台,实现与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晒课、赛课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县市区和 要根据烟台市 局《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烟教发〔2015〕13号)要求,分学段、分学科创建“优课”。

(四)构建开放灵活的 云服务平台。

完善“烟台市 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 部和省 厅统一要求,做好上级 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的落地部署,整合本地各应用系统,制定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系统建设方案,推进市、县、校三级有效应用,逐步建成 、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网络服务体系,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到2016年底全市基本建成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及身份认证系统。

加快“烟台市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与建设,扩大 资源覆盖面。进一步升级、完善市级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通过采购、整合等方式充实中 资源。到2016年,学科资源覆盖率达到85%。县级平台要与数字校园平台相结合,加强本地 课、课件、微课、积件及素材的建设与整合,按照本地资源开发标准, 要大力开发校本特色资源,建设校级特色网络资源,择优定期定量将 资源上传市、县两级平台。

推进“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县市区要加快推进“人人通”建设,逐步实现师生人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把个性化和交互式学习融合到教师和学生的日常 和学习活动中,2015年,60%教师和40%初中以上的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鼓励有条件的 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 活动,促进空间应用和课堂 的有机结合。

升级“烟台市 技术科研平台”。实现课题从申报立项、中期研讨到结题论证网络动态化管理,直观形象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推动教师间广泛、便捷地交流互动。

拓展“烟台市 视讯服务平台”应用功能。完善网络视频互动教研模块,加强“远程课堂”应用,优化 节目直播、点播方式,定时直播本地 节目。加快推进“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推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 均衡发展,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受益于 资源,提高 质量。

完善“微课网站”建设。汇聚 微课资源,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学科的体系化微课资源群,鼓励有条件的 探索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 模式。

(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 中的应用。

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依托 技术科研平台,组织开展烟台市“十三五”技术课题及国家、省级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等重点课题为抓手,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推进 技术广泛应用。定期举办网上课题研讨和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新技术应用研究及成果推广。

强化信息技术 应用。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 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目标,大限度发挥“班班通”使用效益,推动课堂 方式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积极推动“远程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带动全市 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组织 观摩、研讨等应用专题活动,转变教师观念,推动信息技术在 中的常态化应用,鼓励 开展“班班通”、多媒体录播教室、数字化多功能教室等创新应用,不断总结和推广应用经验,提高应用水平。

每年定期举办全市电化 技能 课、 网站、多媒体网络课件、微课设计网络大赛、中 生电脑制作、机器人竞赛和3D创意设计等竞赛活动,推动信息技术在 中广泛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全市网络远程视频培训,开展网络管理与技术应用专业培训及“班班通”、多媒体录播教室、数字化多功能教室、数字校园等信息技术应用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教科研水平,建设一支服务于全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 信息化可持续、创新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中 校长 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中 校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六)加强对 信息化试点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将全市各级 信息化试点纳入“烟台市 技术科研平台”管理,及时掌握试点工作动态,充分展示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促进相互间学习交流。各试点单位和 要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按计划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探索推进 信息化的体制机制和有效模式,在全市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 信息化试点地区和 ,引领、带动我市 信息化整体水平提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烟台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